中国目前的房价像一锅沸水。从中国各地房价大涨的情况来看,今年中国调控房地产的措施应了那句老话:雷声大,雨点小。此一轮宏观调控,中国的决心不可谓不大,却收效甚微。原因何在?
从供应的角度来看,最近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一再收紧土地供应,这必然推动房价上涨。国土部门再三解释说,市场上并不缺土地,但国土部门不断释放出来收紧
土地供应的信息本身,就足以推动房价走高。但房价难降的最重要原因是某些地方政府与地产商联手瓦解宏观调控。“国有企业家、国有资本,政府让干什么就干什么,我们只是当丫环的,都是政府说了算。”这是中国房地产大鳄任志强继“富人市场论”、“无责任论”、“违宪论”、“分区论”、“只涨不跌论”和“不盖房论”之后抛出的又一惊人之语———“丫环论”。
房地产商公开叫板政府,已不是第一次了,在一轮又一轮涨声中,房地产商这个腰缠万贯的丫环,早已在市场经济中拥有越来越大的权力。面对弯腰就能捡钱的房地产市场,房地产商不惜使用各种手段与管理层的调控政策对抗。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孙立平认为,房地产调控与反调控的博弈,可以说是目前中国涉及利益面最广、博弈技巧最纯熟、悬念最多、结局也最扑朔迷离的一场博弈。房地产集团最漂亮的一次博弈是2 0 0 3年成功反对央行的“1 2 1文件”,自中共建国以来,一个利益集团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影响甚至改变政府的重要政策,这还是第一次。而恰恰是这次房地产商的胜利,导致了2 0 0 4年房价的扶摇直上。2 0 0 5年,更加关注房地产热社会后果的中国当局终于连出重手。房地产商则暗中施展浑身解数,2 0 0 5年5月中旬的一天,中国大房地产商聚会,最终达成的共识是不降价,“都要挺着,圈子里就这么定了”。从一波高过一波的房价看,房地产商的确如愿以偿。在中国目前的背景下,利益集团的行动要真正取得效果,最有效的办法是与权力结盟,事实上,地产商正是与某些地方政府联手化解了调控的效力,才最终导致了调控政策未能达到预期目的。
近些年来,某些地方政府热衷于“经营城市”、“出售土地”,这为房地产与地方政府的结盟提供了可能。地方官员在土地征用、地皮出让、工程项目中的腐败行为,更成为这种联盟关系的粘合剂。这种联盟关系,直接影响到利益博弈的实际过程。以房地产为例,一些地方房价的飞涨,其实就是房地产商和地方政府合作的结果。在目前的调控中,更为硬碰硬的实质性博弈开始出现。人们于是可以发现,一些政府部门,也不时地从幕后走到台前。在调控最较劲的时候,主管房地产的某些官员就出面表示,他们“不希望房价出现大起大落的情况”,甚至毫不脸红的宣称“房价大落对‘老百姓’没有好处”。
在房地产调控还在酝酿甚至进行中的时候,一些地方政府就坚称本地的房价是合理的,没有泡沫;在调控开始之后,一些地方政府和某些政府部门则与房地产商联手努力,将管理部门的调控解释为不是要房价下跌而只是放缓房价上涨的幅度;在管理部门表明态度之后,一些地方很快就报出房价下跌的数据和消息,以促使调控早日收兵;更技术性的做法则是推迟高档房开盘时间造成房价结构性下跌的假象。甚至不时对管理层发出诸如房价大幅下跌会导致灾难性后果之类的威胁。一些地方政府官员甚至错误地认为,房价飞涨是所谓“政绩”。
但实际上,中国房地产市场跟国外一样存在着明显的周期性。天下没有永远涨下去的市场。日本的房地产泡沫上世纪80年代形成、90年代破裂,给日本经济和社会造成致命打击。就目前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来说,通过非市场方式炒作起来的房价已经成了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毒瘤,已经成了国内绝大多数民众的一种沉重负担,已经成了国内社会矛盾冲突的焦点。如果中国对这个问题没有深刻的认识,那么中国所面临的矛盾与问题会越来越严重。
2006/11/29
内地房价为何边调控边上涨?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0 comments:
发表评论